没想到,上一篇《践行传统文化,让我们从不叫“老公”开始!》还产生了约稿,有家人让我谈谈对“老婆”的称呼。
那就顺缘吧,让我们一起看看从古至今,“妻子”的称呼变化。“妻子”的称呼,其根源是女人的社会地位。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,女人的地位经历了“低--高--低”的演变。原始社会,在那个充斥着野蛮和抢夺的时代,女人的主要作用是生孩子、做饭,所以那个时候的所谓“妻子”,很多时候是抢来的。“妻”和“欺”同音,最早的甲骨文中,“妻”字是一个被抓住头发抢走的女人。所以原始社会中,女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,是被“欺”的对象。

(妻,又字旁,是抓、握之意)
后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文明开化,人们发现,女人不但要生孩子,还要带孩子,而带孩子,将决定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。成为什么样的人,将决定着后代家族的命运。比如母亲有血性,儿子就勇敢,母亲很宽厚,儿子就仁爱……。孩子的这些特性,将决定着这个家族的后代有没有别人佩服,有没有别人跟随,也就是说,母亲,决定了这个家族以后能不能成为名门望族……于是,女人的作用和地位逐步被重视起来。最著名的,要数“周朝三太”的故事。周文王的奶奶,是太姜,周文王的母亲,是太任。这两位很有贤德的智慧女人,教出来一个中国国君级的圣人——周文王。周文王后来遇到了另外一个天仙级的贤惠美女,娶为妻子,就是太姒。太任和太姒后面又教出来一个国君级的圣人——周武王。您看,两个“太”联合,后面就要结硕果了。从那以后,贤德淑良、智慧超群,智慧与美丽并重,甚至可以母仪天下的妻子,被称为“太太”。据说孔子整理的《诗经》第一首《关雎》,就是描写文王与太姒的爱情故事的。诗从关雎鸟的清脆鸣叫开始,吸引文王转头观看,结果看到了一个“在河之洲”的“窈窕淑女”——“宛在水中央”。文王怦然心动,一见倾心,认定她是“君子好逑”——君子的好伴侣。于是,日思夜想,“求之不得,辗转反侧”,最终造大船、奏鼓乐,非常浪漫、非常隆重认真地迎娶了这位女神级的妻子。所以,“太太”这个称呼,饱含了一个男人对自己的妻子的高度欣赏、高度认同和极大信心的。他相信:这位妻子值得自己披肝沥胆、誓死守护,并且一定会与自己同心同德、同气连理、志趣相投、风雨同舟的。妻子收到了这种深情,也会投桃报李,全情投入,自我要求并快速提升,与丈夫一起为夫家的兴旺发达全力以赴的。

▲ 爱至深处 如山如海
“太太”这个称呼,是妻子地位的最高峰,也是人类对女性地位的正确认知。一个好的妻子,会让父母舒心,会让自己开心,会让儿女顺心,最基本的,一个女人影响三代人的幸福。所以我写过“女人何止半边天,女子一贤天下安”。至于更大的影响力,有人算过说要影响九代,这里不做过多讨论。男人是天赋阳性的,他就好像菜刀的刀锋一样,上天赋予他的特点就是开疆拓土、积极探索、解决问题的。所以,“男”与“难”同音,“男人”就是“难人”,男人一生都要不停地抉择、探索、解决矛盾。小者带领家庭稳健前行,大者带着企业、团体甚至国家持续探索,不断应对各种挑战。而男人的一生中,难免会有智慧不足,措施不当甚至犯大错误的时候,此时,有没有一个非常智慧的“太太”就非常重要了。但是,这个世间能够智慧相当、志趣相投、同频共振的夫妻,太难遇到,又太容易错过了。所以我写过“情瑟和鸣世难求,得之便令万人愁”——真情真爱、旗鼓相当的夫妻太难真正结合了,如果有,那一定会在这个世间有所建树,有所成就的,也会让千千万万人羡慕的。
由于这种夫妻太难遇到,于是,人们退而求其次,不要求夫妻二人都非常有智慧,只求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离”,夫妻结合后,能够真正的二人同心,于是,“二”和“人”结合,“夫”人就出现了。如果一个男人对外介绍自己的妻子,说是“我夫人”,那就表示,这是一个和自己同气相求、并肩同步、让自己感恩并尊重的女人。“夫人”的称呼,会提醒女人言行检点,做好表率,上敬公婆,下和孩儿,并与丈夫一起保持家族的长盛不衰的。

封建社会后期,功利主义上升,求取功名成为读书人第一等大事,孩子教育空前重要。女人本身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古文中,“子”本身有“尊敬”的含义,还有“老师”的意思,而女人又是孩子的娘,于是,“娘子”这个早就存在的词,被读书人拿来,大量称呼妻子,期望妻子当好孩子的老师,后来在全社会大量铺开。“娘子”的称呼,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虽然没有“夫人”和“太太”那么高,但这一声“娘子”,还是饱含怜爱、尊敬和期望的。“娘子”这个称呼,是可以让女人敬夫爱家并享受温情的。

再后来,人们发现家庭矛盾很多,对女人也不指望太多了,就希望女人能在家里随方就圆,调和各方,平息争端就行了,于是,“息”和“媳”同音,“媳妇”出现了。新文化运动中,不管男女,互称“爱人”,称呼自己妻子,也叫“我爱人”。这种称呼,没有期望,只是说明这是一个自己“爱”的人。“媳妇”,就寄托了一个希望,还将妻子定位为一个“妇女”,地位已经很低了。现在可好,叫“老婆”!“婆”者,老年妇女,不管怎么样,都会给人鸡皮鹤发、人老珠黄的文字观感。让人实在搞不懂的,人们还在前面加了一个强调性的形容词:“老”!——老婆,老婆,有多“老”呢?这到底是要寄托什么样的思想呢?是要将妻子“打翻在地,再踏上一只脚”吗?
女性为水,为阴,本质代表智慧,很多时候以稳定沉静为本位,外在表象上,其实是诸葛亮式的智慧型代表。她们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”,很多时候滋养、掌管和推动着她们的丈夫和儿子在外面攻城略地,治国平天下,“推动摇篮的手,就是推动世界的手”。她们自己,则不显山不露水,以一双慈爱的眼睛,看风起云涌,看云卷云舒……

但是,西方搞“女权运动”,要跟男人平起平坐,要夺权,要走出来,等于说,女人要居“阳”位。男人本是阳,于是双阳相克,互不舒服。这本身是女人变浮躁的表现,“女人浮躁,鸡飞狗跳”。浮躁的女人不安定,她们会将本来就不安定的男人支使的更浮躁。浮躁本来难成功,男人没成绩,就会更埋怨女人,可能,这也算是男人叫妻子“老婆”的一个社会原因吧。实际上,女人要居阳位,其实就是要做“难人”嘛。要想真的取得一点“成功”,她们付出的努力,一定比男人更难。即使有所成就,“女强人”很多家庭不幸福,她们的丈夫对她们,很多时候,无奈、不服和怨气,会遮盖那一点点爱意。而事关家族命运的后代教育,在肤浅浮躁的夫妻面前,顾不上了。将关系三代幸福、关系家族兴旺的妻子叫“老婆”,反应了中国男人的智慧正在下降,也反应了中国女人的地位正在下降。现在妻子被叫成“老婆”,欣赏、尊重和怜爱荡然无存,多少还带点诋毁打击的意思,应该也是历史最低点了吧?应该也到了“触底反弹”的时间了吧?如果您对妻子还有一些爱意,您可以叫她“亲爱的”,对外称呼“我爱人”;如果您希望她能协调各方、平息家中矛盾,您可以叫她“媳妇”;甜腻一下,您还可以称呼她为“娘子”;志同道合,加上敬重,您可以叫她“夫人”;欣赏、尊重、再加上疼爱和敬佩,您可以叫她一声“太太”!……学了传统文化,我们就要提升智慧,真实践行,因为“行道才能得道”。怎么行呢?如果您对妻子还有起码的尊重,就从停止叫她“老婆”开始吧!

(其他什么堂客、婆姨、拙荆、贱内等几十种称呼,不展开。因为本文不是什么专业性的研究文章,也不做讨论。我们学夫子著《春秋》,批改删节,引人向上、引人向善即可。——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