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纪使命:中国人的担当——《一点拙见08》
【01:五千年仁学沉淀 】
2000多年前,孔子提出“以德治国”、“以仁立世”,提出了“仁世”的概念。“仁世”概念中,最显著的特征是“无讼”,大家都不起纷争,和谐友好,互敬互爱,后面被人描述为“大同世界”。
“大同世界”其实在孔子之前的近2000年间,已经被中国人做出来了。尧王舜帝时期,甚至周文王、武王时期,都有“大同世界”的影子。传说有人在周文王时期到周朝,跟当地的农民说周文王如何贤德,如何伟大,国家治理的如何好,这个老人家敲敲田埂,说:“他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——所以,《道德经》描述最有德的国家领导人说:“太上,不知有之”——最伟大的国主,老百姓安居乐业,却都不知道他的作用。反而说:我自然就是这个样子。
后面人们私心贪欲过分膨胀了,开始争名夺利,抢占地盘,社会变得民不聊生了,老百姓才开始感受到原来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。
再后来,在无数次面对杀伐征战、生灵涂炭时,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呼唤那个“大同世界”,并开始为恢复那样的生活而努力。
所以,当中华民族历经血与火的考验,从一片焦土中艰难地尝试着站起来时,中国人,选择的是基本与“大同世界”相同的:“共产主义!”
五千年滚滚红尘,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是空穴来风,中国人选择并承担历史重任,是有着深入骨髓的千年沉淀和历史基因的。
【02:二百年血泪屈辱 】
只有亲身感受到西方的蛮横凶残,中国人才不会轻易将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交给西方。
初中,我拿到了历史课本,14岁的我第一次读中国近代现代史。1840年,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,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南京条约》。从此开始,一发不可收拾,各国都来欺负:《天津条约》、《北京条约》、《马关条约》、《辛丑条约》;第一次鸦片战争,第二次鸦片战争,中英战争,中法战争,中日战争,八国联军进中国,接着英、俄、法、德、美、日、意、奥、比、西、荷11国联军进中国……
割地、赔款、《辛丑条约》更是规定,当时的每个中国人欠侵略者1两银子,总数达4.5亿两,分39年还清……
侵略者到中国烧杀淫掠,无恶不做,抢不走的东西,也大肆破坏。有位专家说:圆明园是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六代共151年,集中举国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和智慧兴修的,集中了中华五千年各族优秀文化遗产于一处,所以圆明园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,无论怎么估计都不算过分。圆明园被焚毁,被抢掠,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浩劫,也是中华五千年的奇耻大辱!
清政府无力,中国人开始自救。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惨烈的“义和团运动”,带着不服和抗争,带着对侵略者的仇视,也带着愚昧,整整死亡了7000万-1.6亿人!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!
无数英雄人物开始抗争,从林则徐到冯子材,再到丁汝昌,再到同盟会……,从戊戌六君子到黄花岗72烈士……很多时候,我感觉都读不下去,要站起来在教室课桌中间的过道上来回走走。
再后面,日本侵华,光南京大屠杀就累累30万白骨……
人性中的凶残,何以至此!!
【03:铁肩担道义 】
世界如此不堪!中国人历经磨难,认清真相以后,面对世界危局,为了自身的生存,也为了人类的未来,自然而然地要承担当前的时代使命。
中国人的担当,有史可考的,可以追溯到尧王舜帝、大禹治水、周文王周武王时期。这些帝王,为了黎民百姓的幸福,殚精竭虑,胼手砥足,一切以国家社稷为重,强调爱民如子,一度将百姓称为“子民”。
后来孔孟儒家出世,更将这种精神用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出来,比如:“士不可不弘毅”、“杀身成仁、舍身取义”,影响到后来,出现因为“天下苦秦久矣”而斩白蛇起义的汉高祖,出现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的飞将军李广,出现“精忠报国、还我河山”的岳飞,出现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文天祥,出现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,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”的夏明翰……
现在,面对着唯利是图、二元对立的西方思维,中国人提出了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,中国人提出了建“一带一路”,中国人要将世界引入“万物并育不相害”的境界,中国人要带领全球走出一条互利共生的“东方道路”。
天道运行,承接使命,中国各方面的条件也正在成熟:在人类进入“信息时代”的核心关键时期,本时代的标志性生产工具——互联网,无论是技术、规模还是资金吞吐量、网络化程度,中国人都走在了世界最前列;经济层面,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;政治层面,在本次面对新冠疫情的治疗掌控中,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;民间层面,也通过本次疫情,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大局意识,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。
更重要的,中国人开始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中国人开始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再度唤起全中国人的良知良能,当整个中华民族都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为一种精神风貌在全世界展现的时候,必将是“天人合一”、“万物并育”的东方思维担当引领全世界的时候!
最终,十四亿铮铮铁骨,必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养下,展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胸怀、格局和气度,承担时代使命,引领全人类走向一个新的光明的未来!
— End —
世界不是谁说想引领就能引领的,这个历史使命需要整个中华民族“德才兼备,内圣外王”!不仅仅考量胸怀格局、见识德行,还要考量科学技术、智慧能力。只有中国人境界格局、文治武功都到了一定的高度,才能对全球形成真正的“向心力”。只有真正佩服了,中华民族才具备了引领人类前行的基础。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横渠先生说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表面看,天地好像是没有心的。下一篇,末学结合自身思考,浅探一下:
《 到底什么是“天 地 之 心”? 》
敬请期待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