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提到,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境界:第一重境界是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西楼,望尽天涯路”,第二种境界是“为伊消得人憔悴,衣带渐宽终不悔”,第三种境界是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。以上对修学境界的理解,很精到,也非常有深度,稍有不足之处,就是书卷气太重,不方便大众理解,也带点近似苦修一样的“苦”味。其实学习是快乐的,本人也有感悟,晒出来,欢迎大家批评指正。这个心情就如同一句诗: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——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优秀、博大和精深,发自内心的非常认同和喜欢。开卷心欢喜,细读更快乐,得一句细细品味,嚼出滋味来,会像颜回一样“拳拳服膺”,抱在怀里,随时怕丢了。然后,遥望仙山,心生仰慕,对整个传统文化千里神交,深深向往。有期望、有愿力做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攀登,期望走入更高的境界,看到更美的风景,得到更大的快乐。
有了愿望以后,采取切实的行动,“一字一句学经典,一章一卷上台阶”,认真,踏实,切实深入。逐步理解圣贤本意,慢慢提升眼界格局,缓缓走入新的境界。此时,是一个量变的过程,成就感是一点一滴甚至没有感觉的。但是,偶有所悟的时候,你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,还是很欣喜的,因为,那些都已经在您的身后和脚下。此时,您已经跟圣贤接轨,什么生气、纠结、困苦、忧虑,什么名与利、得与失、对与错、爱与恨,都会在您的心中云淡风轻。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”,各种艰难困苦,对您来说,那是“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”,都是小事。此时,您是山倒扶山,水来治水,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大爱天下,恒顺众生,“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”,胸中有丘壑,眼中无是非。至于什么是“我的平台”,什么是“我的品牌”,什么是“我的观点”,甚至于什么是“我的功德”,已经不重要了。所思所想,无非是“怎么利国利民,怎么过好这一生?”,至于其他人的不理解,心态是“君子乐得做君子”,做法是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——理解别人,乐在其中。插入一句,第三境界,“阳明洞”里感悟可得,“十有五而志于学”可得,“面壁十年”可得,其他一般人,看到也只是看到文字。看到就能化入内心,真正能打开格局并深入行动的,凤毛麟角。所以一般人的正确姿势是:“一字一句学经典,一章一卷上台阶”。因为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哪得梅花扑鼻香?”传统文化几乎断层200年,现在很多人接触到了传统文化以后,眼界豁然开朗,发现“原来传统文化这么好!”跟着,后面产生了两种心理:一,传统文化这么好,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!二,传统文化这么好,用它可以大赚一笔!虽然这两种心态是有根本区别的,但外在表现却是高度相同的,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“激情”,都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。这两种来源不同的“激情”,都是可以理解的,我们也不做评判,毕竟,都在传统文化上发力。但是,我们要看到这两种心理的不足之处。第一种有急急忙忙上马的意思,孟子说“以己昭昭,使人昭昭”——自己明白通达了,才能让别人明白。要想传递圣贤智慧,首先自己得了智慧没有?不通达,不解深意,直愣愣让别人学,跟愚蠢的父母打着孩子让孩子学习一样,不但教不好还会适得其反,引起反感和排斥。这种家人容易走入困境,陷入委屈,“恨铁不成钢”。第二种家人“将贪欲当愿力”,一旦赚不到钱,就泄气了,不被认可,就感觉失望了,表演失败,也就怀疑圣贤,甚至没有动力了。如何对待呢?其根源都是没有真正深入经藏,品得真味。第一种家人,要明白圣贤的本意,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”,所以,千万不要急急忙忙“传道”,自己修好了,能量磁场,智慧气质,自然都会影响别人,“行不言之教”,水到渠成,润物无声。第二种家人,要能真正深入经典,知书达理,而不要被浮躁和欲望所牵引和控制。当前传统文化风起云涌,蔚为大观。国家提倡,机关支持,民众接受,政府采购,企业买单……。各种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,忙的不亦乐乎。这些都是好事,我们欢迎,认同,也希望传统文化更热一点,我们乐见其成,我们为这种“激情”点赞。但是,事业要想做成功,根基和沉淀那是必须要有的,否则,传统文化事业昙花一现,不能持久,劳民伤财,最终大众不得其利,反受其害,那简直是对传统文化的污蔑和打击,言重一点,那是误人子弟、断人慧命之罪啊。当前,传统文化风雨欲来,泥沙俱下,良莠不齐,初心难辨。有想使人昭昭的,也有想扩大钱包的。所以,我们期望真正的传统文化人,要迅速成为真正的老师。正知正见的正道老师引领,做成正道事业,传统文化才不会走偏走错,才能真正地利国利民。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,要想传统文化真正利国利民,深入经藏、真正体会圣贤真意的正道老师的培训,成为了当今传统文化事业的燃眉之急和重中之重,也是无数传统文化人内心的呼唤。所以传统文化事业绝不能简单的停留在“激情”阶段,它更需要一大批真正的学者,静下来,定下来,沉下来,去深入经藏,去感悟境界,然后,“以己昭昭”,光芒四射了,再“使人昭昭”,最终落实到各种事业上,做成实事,造福大众,利国利民。而这一批人,是要真正的“克浮躁、立大愿”,与当前的时代特点——“浮躁”相违背,做“逆行者”的。我们期待,有大愿者出现,我们期待,有精进者同行!本次师资培训,采用“纯线上”模式,统一在“东方道路”报名交费。线上学习,学习期满,获得线上和纸质结业证书。毕业后,学员进东方道路内“正心国学院人才资源库”,公开展示,以备社会各企事业单位选用。老师说,尽快给社会培养一批时代需要、国家认可、民众喜欢的传统文化老师,是当前传统文化弘扬的重中之重。可能,正规系统的师资培训也正是好多同道家人的愿望……,期望,大家联合发力,共同为这一片养育我们的中华热土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这是末学第一次跟山东正心国学院合作时,写的第一篇文章。